曲阜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
化 学 |
一级学科代码: |
070300 |
培养单位名称: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填表日期: |
2021 年 7 月 1 日 |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表
一、学科概况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创建于1959年,1986年首次获批物理化学硕士授权点,2006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8年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学科目前拥有化学硕士一级学科(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五个硕士授权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和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山东省物理化学重点学科、山东省“生命有机分析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绿色天然产物与医药中间体”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山东省特色专业、“青年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科研创新团队等10余个省部级科研/研究生培养平台。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可继续深造、或到化工、制药、环境等企业、质检药监、公安、初高中等事业单位工作。
二、培养方向
1.无机化学(070301):①无机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应用;②新型金属抗癌药物的设计与作用机制;③金属有机催化理论。
2.分析化学(070302):①稳定同位素和荧光标记的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学;②纳米功能材料和生物传感器;③电化学与表面分析表征。
3. 有机化学(070203):①不对称催化合成;②光/电催化绿色合成化学;③有机功能高分子和有机-无机杂化光电材料的设计及应用。
4. 物理化学(070304):①电化学催化和电极材料;②药物分子自组装及其应用;③环境污染物的降解转化及其毒性效应。
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① 不饱和烃配位聚合; ② 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③ 功能聚合物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研究型高层次人才。
1.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科学态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化学发展趋势和最前沿的发展方向,掌握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良好的学术道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和化学相关的科研、教学和管理的能力。
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专业书刊,具有一定水平的外语听说和科研论文撰写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和软件学习能力。
四、 招生对象
全日制化学、应化、化工、材化、制药专业本科毕业生或相近专业本科毕业生。
五、 学习年限
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 5 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六、 培养方式
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结合。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科学研究、文献阅读、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毕业论文等环节,以导师引导和促进为主;课程授课、专题报告、学术交流、研究生组会等环节中应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 强化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研究生更多地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创新能力。
七、 课程教学
1. 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学术硕士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及其他三部分,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所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补修课程由导师确定,并应在课程计划中列出。补修课程通过自学或跟随本科生听课方式进行,需考核并记录成绩,但不计学分。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
课程设置
类 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开课单位 |
备注 |
公共学位课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
2 |
34 |
1-2 |
考试 |
公共院系 |
硕士必修 |
第一外国语 The First Foreign Language |
6 |
136 |
1-2 |
考试 |
公共院系 |
专业学位课 |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含科学精神、学术诚信、伦理道德等) Thesis Writing and Academic Norms |
1 |
17 |
1-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硕士必修 |
量子化学 Quantum Chemistry |
3 |
51 |
1 |
考试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合成化学 Synthetic Chemistry |
3 |
51 |
1 |
考试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现代化学测试技术 Modern Chemical Testing Technology |
3 |
51 |
2 |
考试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有机波谱化学 Organic Spectrochemistry |
3 |
51 |
1 |
考试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指定选修课 |
自然辩证法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
1 |
17 |
2 |
考试 |
公共院系 |
硕士必须选修 |
论语与艺术鉴赏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Art Appreciation |
1 |
17 |
1 |
考试 |
公共院系 |
专业外语文献精读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 literature reading |
2 |
34 |
2 |
考试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群论及对称性原理 Group theory and the principle of symmetry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选修学分≥4 |
光谱解析与有机结构鉴定 Spectral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structures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配位化学 Coordination chemistry |
2 |
34 |
1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金属有机化学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
2 |
34 |
1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高等无机化学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物理有机化学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有机分析化学 Organic Analytical Chemistry |
2 |
34 |
1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电极过程动力学 Electrode process dynamics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统计热力学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
2 |
34 |
1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动力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dynamics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分离与纯化技术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 Combination of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电分析化学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现代高分子化学 Modern polymer chemistry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任意选修 课 |
生化分析 Biochemical analysis |
2 |
34 |
1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选修学分≥4 |
药物化学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
2 |
34 |
1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 method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无机化学前沿 Frontier of Inorganic Chemistry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生物传感技术 Biosensor technology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功能材料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materials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不对称合成 Asymmetric synthesis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天然产物化学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
2 |
34 |
2 |
考试/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其他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2 |
/ |
1-6 |
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
实习实践 Practical Training |
1 |
17 |
1-2 |
考查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2. 教学方式:根据课程性质采用课堂讲授、小组研讨、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发挥研讨式教学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3. 课程考核:均采用百分制。学位课为考试课,选修课为考试课或考查课,学位课程为闭卷考试,70分及格;其余课程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设置考核方式,60分及格。考核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提倡以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4. 课程安排: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授课时间。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由学院根据课程的内在联系、系统性和衔接性灵活安排,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
八、 实践活动
研究生需参加17学时的教学实践,包括指导本科生基础实验、批改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实习实践活动计1学分,由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共同考查。
九、 学术活动
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关心和了解化学学科的进展,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听取学术讲座10次以上,作学术报告2次以上,共计2学分。由导师自行考查。
十、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应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倡注重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 研究计划: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入学后一学期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
2. 开题报告:根据《曲阜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试行)》,研究生应于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重点考查研究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 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按照《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进行分流。同时,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 论文评阅与答辩: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研究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5. 毕业与学位授予: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表决,授予硕士学位。具体办法见《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十一、其他规定
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应补修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
附1:研究生选读书目及刊物
附2:部分必修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附1:研究生选读书目及刊物
研究生必读/选读书目及刊物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社 |
文献类别 |
备注(选读/必读) |
1 |
SCIENCE |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
期刊 |
选读 |
2 |
NATURE |
Springer Nature |
期刊 |
选读 |
3 |
INORGANIC CHEMISTRY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期刊 |
选读 |
4 |
INORGANICA CHIMICA ACTA |
Elsevier BV |
期刊 |
选读 |
5 |
INORGANIC MATERIALS |
Pleiades Publishing |
期刊 |
选读 |
6 |
CHEMICAL REVIEWS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期刊 |
选读 |
7 |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期刊 |
选读 |
8 |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期刊 |
选读 |
9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期刊 |
选读 |
10 |
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 |
Elsevier Inc. |
期刊 |
选读 |
11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
期刊 |
选读 |
12 |
TETRAHEDRON |
Elsevier Ltd |
期刊 |
选读 |
13 |
TETRAHEDRON LETTERS |
Elsevier Ltd |
期刊 |
选读 |
14 |
COORDIN |
Elsevier |
期刊 |
选读 |
15 |
HYDROMETALLURGY |
Elsevier |
期刊 |
选读 |
16 |
SOLVENT EXTRACTION AND ION EXCHANGE |
Taylor and Francis Ltd. |
期刊 |
选读 |
17 |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
期刊 |
选读 |
18 |
GREEN CHEMISTRY |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
期刊 |
选读 |
19 |
ORGANOMETALLICS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期刊 |
选读 |
20 |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
Elsevier |
期刊 |
选读 |
21 |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
Chemical Society of Pakistan |
期刊 |
选读 |
22 |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
Wiley-VCH Verlag |
期刊 |
选读 |
23 |
EUROPE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
Wiley-VCH Verlag |
期刊 |
选读 |
24 |
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 |
Wiley-VCH Verlag |
期刊 |
选读 |
25 |
TOXICON |
Elsevier Ltd |
期刊 |
选读 |
26 |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
Elsevier Ltd |
期刊 |
选读 |
27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OPHARMACOLOGY |
Elsevier |
期刊 |
选读 |
28 |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期刊 |
选读 |
29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期刊 |
选读 |
30 |
ANALYTICAL CHEMISTRY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期刊 |
选读 |
31 |
ANALYTICA CHIMICA ACTA |
Elsevier |
期刊 |
选读 |
32 |
TALANTA |
Elsevier |
期刊 |
选读 |
33 |
ANALYST |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
期刊 |
选读 |
34 |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
Elsevier |
期刊 |
选读 |
35 |
ANALYTICAL LETTERS |
Taylor and Francis Ltd. |
期刊 |
选读 |
36 |
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
Springer International |
期刊 |
选读 |
37 |
ANALYTICAL SCIENCES |
Japan Society for Analytical Chemistry |
期刊 |
选读 |
38 |
SPECTROCHIMICA ACTA |
Elsevier |
期刊 |
选读 |
39 |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
Academic Press Inc. |
期刊 |
选读 |
40 |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
Elsevier |
期刊 |
选读 |
41 |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
Elsevier |
期刊 |
选读 |
42 |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B |
Elsevier |
期刊 |
选读 |
43 |
CHROMATOGRAPHIA |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
期刊 |
选读 |
44 |
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 |
Taylor and Francis Ltd. |
期刊 |
选读 |
45 |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期刊 |
选读 |
46 |
JOURNAL OF HIGH RESOLUTION CHROMATOGRAPHY |
Wiley |
期刊 |
选读 |
47 |
JOURNAL OF PLANAR CHROMATOGRAPHY-MODERN TLC |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
期刊 |
选读 |
48 |
CHROMATOGRAPHY ABSTRACTS |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periodicals |
期刊 |
选读 |
49 |
TETRAHEDRON LETTERS. |
Elsevier Ltd |
期刊 |
选读 |
50 |
SYNTHESIS |
Georg Thieme Verlag |
期刊 |
选读 |
51 |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期刊 |
选读 |
52 |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
Taylor and Francis Ltd. |
期刊 |
选读 |
53 |
中国科学 |
中国科学杂志社 |
期刊 |
选读 |
54 |
化学学报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期刊 |
选读 |
55 |
中国化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Wiley-VCH |
期刊 |
选读 |
56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
期刊 |
选读 |
57 |
科学通报 |
中国科学院 |
期刊 |
选读 |
58 |
化学通报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化学会 |
期刊 |
选读 |
59 |
化学快报 |
中国化学会 |
期刊 |
选读 |
60 |
无机化学 |
中国化学会 |
期刊 |
选读 |
61 |
无机材料化学 |
上海硅酸盐所 |
期刊 |
选读 |
62 |
物理化学学报 |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学报编辑部 |
期刊 |
选读 |
63 |
有机化学 |
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期刊 |
选读 |
64 |
合成化学 |
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
期刊 |
选读 |
65 |
化学试剂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北京国化精试咨询有限公司 |
期刊 |
选读 |
66 |
质谱学报 |
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 |
期刊 |
选读 |
67 |
高分子学报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化学会 |
期刊 |
选读 |
68 |
功能高分子学报 |
华东理工大学 |
期刊 |
选读 |
69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 |
期刊 |
选读 |
70 |
应用化学 |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期刊 |
选读 |
71 |
分析化学 |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期刊 |
选读 |
72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期刊 |
选读 |
73 |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新编 |
科学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74 |
绿色催化 |
科学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75 |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
科学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76 |
Francis A. Carey. Organic chemistry |
McGraw-Hill |
著作 |
选读 |
77 |
电催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78 |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
Bard A.J., Faulkner L.R |
著作 |
选读 |
79 |
溶剂萃取化学 |
科学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80 |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应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81 |
现代分离科学理论导引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82 |
纳米分析化学 |
科学出版社出版 |
著作 |
选读 |
83 |
Nanotechnology and Nanomaterial Applications in Food, Health,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
Deepak Kumar Verma, Megh R. Goya |
著作 |
选读 |
84 |
新材料化学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85 |
The story of CO2: Big ideas for a Small Molecule |
Geoffrey A. Ozin et al |
著作 |
选读 |
86 |
Industrial Catalytic Processes for Fine and Specialty Chemicals |
Sunil S. Joshi et al. |
著作 |
选读 |
87 |
纳米材料液相合成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88 |
Advanced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
WILEY VCH |
著作 |
选读 |
89 |
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90 |
电分析化学与生物传感技术 |
科学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91 |
Quantum Chemistry |
Ira N. Levine |
著作 |
选读 |
92 |
生物无机化学 |
科学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93 |
Inorganic Biochemistry |
James A. Cowan |
著作 |
选读 |
94 |
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 |
科学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95 |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途径的生物标志物发现 |
科学出版社 |
著作 |
选读 |
|
最新出版的其它相关专业书目 |
|
|
|
附2:部分必修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量子化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量子化学 |
课程编号 |
103070300201 |
课程负责人 |
李平 |
课程负责人 所在单位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教学团队成员 |
李平 |
课程类别 |
专业学位课 |
学时 |
51 |
学分 |
3 |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
集中讲授 |
组织研讨 |
实验分析 |
读书指导 |
实地调研 |
自主学习 |
其他 |
45 |
6 |
|
|
|
|
|
课程定位、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成效(请注明课程思政元素和方式) 课程定位:《量子化学》是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化学的其他分支相互交叉渗透,是化学和材料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系统掌握量子化学的相关知识,也为反应动力学、分了光谱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公设、原理和基本概念;掌握量子化学常用的两种近似方法在处理具体体系中的应用;了解Hartree-Fock方法、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密度泛函理论等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会用GaussView和Gaussian程序,构建简单模型并进行各种性质的计算,掌握相关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从量子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教学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成效显著,2016年该课程获评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注重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在讲述量子化学发展史部分时,用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心路历程和人格魅力去引导和熏陶学生,学习科学家身上表现出的执着精神和挫折面前不气馁的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
教学内容及安排(请注明各章节及学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2学时)、量子化学基础(3学时)、薛定谔方程(3学时)、一维势箱中的粒子(3学时)、算符(3学时)、谐振子(3学时)、角动量(3学时)、氢原子(3学时)、量子力学定理(4学时)、变分法(3学时)、微扰理论(4学时)、电子自旋和Pauli原理(5学时)、Gaussian计算简介(3学时)、多电子原子(2学时)、自洽场分子轨道理论(1学时)、密度泛函理论简介(1学时) |
考核方式 |
闭卷考试 |
使用教材 |
o 自编讲义 o 已出版的自编教材 R 其他公开出版教材 |
(请注明使用教材名称、作者/主编、出版单位、出版年份、版次) Quantum Chemistry (6th Ed.), Levine I. N.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参考书目 |
《量子化学》(上、中、下),徐光宪、黎乐民等,科学出版社。 |
|
|
|
|
|
|
|
|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课程编号 |
103070300203 |
课程负责人 |
张淑芳 |
课程负责人 所在单位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教学团队成员 |
田来进,郑永军,孙志伟,孔荣梅,曲斐 |
课程类别 |
研究生专业课 |
学时 |
51 |
学分 |
3 |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
集中讲授 |
组织研讨 |
实验分析 |
读书指导 |
实地调研 |
自主学习 |
其他 |
51 |
|
|
|
|
|
|
课程定位、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成效(请注明课程思政元素和方式) 《现代化学测试技术》是为了让硕士研究生学习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其应用而开设的。本课程包括紫外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荧光光谱分析法、液相色谱与质谱连用分析法、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及单晶衍射分析法。学习以上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定性定量方法以及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定性、定量基本方法;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样品及分析对象的性质选择最为合适的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达到具有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内容及安排(请注明各章节及学时) 第一章 紫外光谱分析法 (学时:6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光吸收定律 ;第二节 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的应用 第二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学时: 9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第二节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节 红外光谱仪;第四节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第三章 荧光光谱分析法 (学时: 9 ):第一节 荧光产生原理及荧光定量分析原理;第二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第三节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第四章 质谱分析法(学时:9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质谱仪器;第三节 质谱解析基础 第五章 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学时:9 ):第一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基本原理;第二节 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第三节 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 第六章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法(学时:9):第一节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简介;第二节 X-射线单晶衍射仪器及使用;第三节 晶体结构解析、精修和表达 |
考核方式 |
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组成及占分比例:期末考试占100% |
使用教材 |
R 自编讲义 o 已出版的自编教材 o 其他公开出版教材 |
(请注明使用教材名称、作者/主编、出版单位、出版年份、版次) |
参考书目 |
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下册),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小明,蔡继文《单晶结构分析-原理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3. |
|
|
|
|
|
|
|
|
|
《有机波谱化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有机波谱化学 |
课程编号 |
18103070300204 |
课程负责人 |
严正权 |
课程负责人 所在单位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教学团队成员 |
严正权,曹子平,赵育磊,陈佃鹏 |
课程类别 |
学位课 |
学时 |
51 |
学分 |
3 |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
集中讲授 |
组织研讨 |
实验分析 |
读书指导 |
实地调研 |
自主学习 |
其他 |
51 |
|
|
|
|
|
|
课程定位、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成效(请注明课程思政元素和方式) 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其它化学化工类专业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有机波谱分析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有机波谱学知识分析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现代波谱分析手段、方法;掌握结构解析的原理、规律和过程;掌握波谱的特征数据和化合物结构的关系以及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单独或综合利用波谱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内容及安排(请注明各章节及学时) 第一章 (学时:6学时) 波(光)谱分析的一般原理/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光谱的应用 第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9学时) 概述/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各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红外光谱的解析/测定技术/红外光谱的应用 第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20学时)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仪与实验方法/1H化学位移/自旋-自旋偶合/ 一级图谱的解析/级图谱的解析/13C核磁共振碳谱/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核磁共振碳谱综合解析 第四章 质谱(10学时) 质谱的基本知识/离子裂解机理/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常见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特点/分子量和分子式的确定质谱图谱解析和分子结构确定 第五章 四谱综合解析(6学时) 综合分析的一般步骤/综合解析实例 |
考核方式 |
闭卷考试 |
使用教材 |
R 自编讲义 o 已出版的自编教材 o 其他公开出版教材 |
(请注明使用教材名称、作者/主编、出版单位、出版年份、版次) |
参考书目 |
孟令芝,龚淑玲,何永炳.有机波谱分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宁永成.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
|
|
|
|
|
|
|
|
|
《合成化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合成化学 |
课程编号 |
18103070300202 |
课程负责人 |
景志红、田来进 |
课程负责人 所在单位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教学团队成员 |
景志红 田来进 |
课程类别 |
学位课 |
学时 |
51 |
学分 |
3 |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
集中讲授 |
组织研讨 |
实验分析 |
读书指导 |
实地调研 |
自主学习 |
其他 |
45 |
6 |
|
|
|
|
|
课程定位、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成效(请注明课程思政元素和方式) 合成化学分为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两部分讲授,其中无机合成部分涵盖无机合成理论和无机实验技术两部分。无机合成化学系统讲授无机化学的发展现状,学习热力学和动力学在无机合成化学中的应用、酸碱理论的深化及其理论研究等内容,是学生了解当代无机化学的前沿知识、最新研究方法和成果,掌握无机合成中的研究思路和设计理念以及实验手段等基本技能,培养研究生今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有机合成化学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分支,本课程系统讲授有机合成化学的建立和发展,学习有机合成的重要反应、重要方法、重要试剂以及有机合成策略、技巧和相关理论,使学生了解有机合成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掌握有机合成中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设计复杂化合物合成路线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 |
教学内容及安排(请注明各章节及学时) 无机合成: 第一章 绪论(学时:2) 第二章 热力学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学时:6) 第三章 动力学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学时:6) 第四章 酸碱理论 (学时:6) 第五章:实验技术部分(学时:6) 有机合成: 第一章 绪论(学时:2 ) 第二章 烯醇负离子及烯胺作中间体的合成反应(学时:6 ) 第三章:元素有机化合物作中间体的合成反应(学时6)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学时4) 第五章:不对称合成(学时2) 第六章:分子的拆分(学时5) |
考核方式 |
闭卷 |
使用教材 |
oX 自编讲义 o 已出版的自编教材 o√ 其他公开出版教材 |
(请注明使用教材名称、作者/主编、出版单位、出版年份、版次) |
参考书目 |
1、张克立等编著 无机合成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王玉炉 有机合成化学(第3版),科学出版社,2017;3. Stuart Warren,Designing Organic Synthesis, John Wiley & Sons,2001 |
|
|
|
|
|
|
|
|
|